首页 > 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 实验平台与设备
三维荧光光谱可识别环境污染物。F-7000 荧光分光光度计具备使传统的三维测定功能更加成熟,实现高速、高精确度测定。工作原理:荧光物质分子吸收了特定频率辐射后,在溶液中这种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发生碰撞,以热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后,而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无辐射跃迁)。然后再以辐射形式去活化跃迁到电子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便产生荧光。由于无辐射跃迁的几率大,因此分子荧光波长常常比激发光长。激发光源的波长通常是在紫外区,荧光也可能在紫外区,但更多是在可见区。相对于基态和激发态两个最低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产生的荧光称为共振荧光,此时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重叠。
三维荧光光谱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口等溶解性有机质的特征及动态监测研究,显示出强劲的应用发展势头。相对于吸收光谱等传统技术,三维荧光可以免去复杂的物理分离程序,需求的样量极少,可对水样进行直接分析。对组成特征相似的批量样品,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可将混合荧光团信息分解为更为具体的DOM组分信息,尤其适用于刻画反应过程DOM组分变化。本实验室的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高砷含水层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的降解行为及对砷活化的影响机制”和所控项目“高砷地下水含水层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降解行为及对砷迁移转化影响机制”项目中,利用三维荧光技术监测砷活化过程中DOM组分的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碳氮同位素示踪及有机物官能团分析等揭示DOM组分变化对砷迁移转化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