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队伍 > 研究员 > 四级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张敏,山东龙口人,1981年,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编写专家、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科技专家库、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评审专家库、河北省公益诉讼技术专家库、福建省科技专家库、厦门市科技专家库等入库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津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减灾中心等机构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化工学会石化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期刊编委,Applied Science、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等期刊客座编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地质大学等研究生导师。
学习工作经历
1.2001年9月-2005年7月,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获得学士学位
2.2005年9月-2008年7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地质工程,获得硕士学位
3.2008年7月-2012年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获得中级职称
4.2012年9月-2015年7月,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获得博士学位
5.2015年7月至今,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获得正高级职称;期间2018年,德国赫姆霍兹(UFZ)环境研究中心,访问学习
研究领域及学术成就
1.在污染水文地质学领域,长期从事基于自然衰减的土水污染防控体系、同位素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污染水文地质学中的应用、地下生态系统演化的生物水文地球化学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2.研发的地下水污染自然衰减、地下水污染同位素源解析、生物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土壤-地下水污染微扰动快速探测、污染源区包气带自然消除等技术,已被多个国家、地方有关部门及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采纳和应用。科研团队首创"自然衰减+"体系,突破自然利用不足与工程过度干预悖论,实施国内首个示范工程,支撑长江经济带"化工围江"困局破解。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微扰动技术(成本降80%),无需钻探实现地下污染判定;融合单体稳定同位素与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国际首个建立1,2,3-三氯丙烷降解同位素富集因子(εbulk=5.2±0.1‰),首个发现石油污染地下水固碳微生物并构建碳汇定量模型。应用效益:相关技术入选8个国家试点,推动中央生态环境资金13个化工园区应用,累计预节省成本约10亿元,成果获《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环境报》及腾讯网等媒体报道。
3.主持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水专项专题、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技术服务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参编标准3项。获奖励6次: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次,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二等奖1次,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次,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次,福建省环境技术进步奖1次。
近期主要承担项目如: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动力作用下BTEX污染羽降解的碳氢同位素联合分馏模式及原位降解量化表征”,2024-01-01 至2028-12-31(依托单位负责人);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长江经济带石化类场地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石化场地污染土壤环境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2018-12-01 至2022-11-30;
3.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专题“京津冀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与系统防治研究—地下水中苯系物污染源解析”,2018-01-01 至2020-12-31;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水层中1,2,3-三氯丙烷微生物降解机理的碳同位素标记”,2017-01-01 至2019-12-31;
5.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合作单位)“基于场地-区域跨尺度地下水生态环境效应的石化污染损害评估及恢复技术研发”,2023-01 至2024-12;
6.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石化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表微扰动调查关键技术研究”,2022-07至2025-06(水环所第二负责人);
7.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华北油气田多维勘探增储关键技术集成研发与应用”,2022-07至2025-06(水环所第二负责人);
8.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夹粘土透镜体含水层中矿物胶携运病毒行为及其模型研究”,2022-01 至2024-12;
9.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孔隙含水层NAPLs残余饱和度的混沌和分形标度”,2016-01-01 至2018-12-31
10.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项目“污染场地生物刺激效应缓释修复药剂开发”,2022至2024;
11.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项目“在役石化场地污染风险管控关键技术与信息化平台研究”,2022至2023;
12.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项目“油气田开采典型场站场地污染风险管控技术装备示范”,2021至2023;
13.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项目“长江经济带石化企业土壤地下水污染与防控技术研究”,2020至2022;
14.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项目“炼化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监控及动态评估技术”,2019至2020;
15.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详细调查评估”,2024至2025;
16.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枣庄市超标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估”,2024至2025;
17.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技术服务项目“广州石化地下水流场刻画及自然衰减能力评估技术咨询项目”,2020-07-01 至2021-12-31;
18.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技术服务项目“一棵树水源地地下水水位统测与数值模拟”,2020-07-01 至2022-07-31;
19.河北省地质资源环境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地下水重点污染指标溯源技术方法体系与关键技术研究”,2023-08至2025-08;
20.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典型石油类污染场地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及其风险评估技术研究”,2021-06至2023-06。
获成果30余项,含第一/通讯发表SCI二区以上论文10余项,代表性成果如:
[1] Ning Z , Sheng Y , Gan S ,et al. Metagenomic and isotopic insights into carbon fixation by autotrophic microorganisms in a petroleum hydrocarbon impacted red clay aquifer[J].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4, 361(000):11.DOI:10.1016/j.envpol.2024.124824.(通讯)
[2] Ning Z , Cai P , Zhang M. Metagenomic analysis revealed highly diverse carbon fixation microorganisms in a petroleum-hydrocarbon-contaminated aquifer[J].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4, 247(000):9.DOI:10.1016/j.envres.2024.118289.(通讯)
[3] Zhang M, Ning Z, Guo C, et al. Using Compound 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 to decipher the 1, 2, 3-trichloropropane-to-Allyl chloride transformation by groundwater microbial communities[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3, 316: 120577.(第一)
[4] Ning, Z., Zhang, M., Zhang, N., Guo, C., Hao, C., Zhang, S., ... & Chen, Z. Meta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enrichment culture responsible for dehalogenation of 1, 2, 3-trichloropropane to allyl chlorid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2, 10(6): 108907.(通讯)
[5] 张敏,张巍,郭彩娟.污染场地自然衰减修复的原理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9.
[6] 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长江经济带石化类场地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24.
[7] 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役石化场地污染源羽安全高效刻画技术与应用,2023.
[8] 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有机污染场地微生物强化协同修复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202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工矿废弃地土地复垦水土环境质量调查评价规范》(DZ/T 0472-2024)
[10] 唐山市生态环境局《唐山市在产企业土壤与地下水有机污染微扰动调查技术要求》(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