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队伍

崔海炜研究员


     崔海炜,男,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地下水水质与污染调查评价研究、地下水复合型污染修复,以及环境评价等,主持或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大型社会项目1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氧化还原条件差异对孔隙含水层中1,2-二氯乙烷归趋的影响》和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型PRB技术开发研究》成果报告评审为优秀。近年作为技术骨干参与项目主要有地质大调查项目“全国地下水污染综合调查评价项目”、“西北地区主要城市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中西部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综合研究”、“典型冲洪积扇含水层水质修复技术示范”和“太行山前松散含水层多源污染水质调查”,以上相关项目成果报告皆为优秀。工作认真负责,刻苦钻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发明人获得1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核心期刊7篇,会议论文5篇,其中3篇IST检索)。

近年来主要代表成果

(1)论文

①利用新型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生态环境学报);

②可渗透反应墙原位修复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环境工程学报);

③PRB修复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过程中NH4+的变化规律(土壤);

④PRB技术在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修复中的可行性研究(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⑤PRB技术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地下水);

⑥PRB修复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过程中pH值变化分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⑦二段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中水回用中的特性研究(环境工程学报)

(2)发明专利

①一种基于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的含水层氧化还原环境模拟实验的方法(ZL 2015 1 0081357.1)(发明专利)

②一种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的构建方法(ZL 2015 1 0081303.5)(发明专利)

③一种基于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的自然降雨模拟实验方法(ZL 2015 1 0081411.2)(发明专利)

④一种基于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的地表及含水层污染源模拟实验方法(ZL 2015 1 0081302.0)(发明专利)

⑤一种基于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的地下水位动态模拟实验方法(ZL 2015 1 0081385.3)(发明专利)

⑥地下水污染迁移转化与最终归宿一体化移动模拟平台及模拟实验方法(ZL 2015 1 0088434.6)(发明专利)

⑦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ZL 2015 1 0088412.7)(发明专利)

⑧复合型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ZL 2015 1 0663793.X)(发明专利)

⑨含1,2-二氯乙烷和硫酸盐地下水的模拟修复系统和方法(ZL202010819395.3)(发明专利)

⑩含1,2-二氯乙烷、硝酸盐和硫酸盐地下水的模拟修复系统和方法(ZL202010819425.0)(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