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源涵养能力维系为宗旨 谱写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新篇章

来源:冀云 作者:王慧玮 刘景涛 发布时间:2023-03-23

  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为“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变革)。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沿黄各省并对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为新时期黄河保护治理、流域省区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 

  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水源涵养的核心区域,其水资源的质和量直接影响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 

  滴水可穿石,汇集可成河。水资源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黄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而其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基于此,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刘景涛研究员带领团队在黄河上游开展了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经调查研究,初步圈定了黄河上游2处地下水战略储备区,查明了冻土区冻结层冻融对水资源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多年冻土退化引起冻结层上水水位下降、包气带厚度增加,改变径流的季节性变化特征,造成冻融后期(8-12月份)径流衰减,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黄河源区径流变化趋势;2022年水利工程条件改变带来排泄基准面下降将引起流域水平衡发生变化进而加剧黄河源区断流风险;湖泊水位变化通过影响地下水排泄基准面,对湖岸带高寒沼泽湿地生态变化具有控制作用。 

黄河源区局部生态退化模式。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黄河上游区域水循环条件已发生了明显改变,导致地下水资源在数量和区域分布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水资源情势呈现新的变化,地下水资源条件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暖湿化背景下,黄河径源区径流呈增加趋势,青藏高原湖泊整体持续扩张,湖泊变化导致河湖地貌发生剧变,从而改变江河源区水文生态系统格局。识别气候暖湿化影响下青藏高原“暖”、“湿”两种湖泊水患形成模式,有力支撑重大水患防治工作。结合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形成条件,提出了抬升河湖盆地地下水排泄基准面、加强丘陵山区及山前平原区高寒植被系统保护的水源涵养方案。 

   水润万物,利泽天下。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作为地质工作者,要立足于区域水资源禀赋,深入黄河上游调查一线,不畏高原寒、不惧高山险,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做好黄河上游水资源与生态保护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支撑服务能力,为保黄河流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水工环地质科技新贡献。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