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所2017年度“十大工作进展/有影响事件”

来源:地调局水环所 发布时间:2019-10-16

  通过全所各部门和广大职工积极踊跃推荐,经所务委员会投票、所党委研究,最终评选出水环所2017年度“十大工作进展/有影响事件”。2018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服务支撑三大攻坚战作为科技工作规划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科研业务、科技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积极参与国家深部探测重大科技工程实施,加快推进厦门科研基地建设,努力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转化服务成效的科研成果,为服务国家重大社会需求做出积极贡献。

  一、水环所牵头负责的京津冀地热攻关列入地调局六大攻坚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重要指示和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水环所组织实施京津冀地热攻关并列入中国地质调查局六大攻坚战;围绕京津冀地区地热清洁能源勘查开发需求,依托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示范工程,主动服务国家蓝天保卫战,积极推进地热清洁能源地质工作新突破,作为主要承担单位之一,参与支撑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地质调查取得重大成果,为雄安新区地热规模化、持续高效利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为节能减排、雾霾防治提供地热清洁能源保障。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二、厦门地质科研实验基地全面开工建设

  2017年9月27日,水环所厦门地质科研实验基地奠基开工,一期工程两栋科研业务建筑即将拔地而起。该项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科研办公生活环境,为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该基地定位为领军人才高地、领先创新阵地、先进技术研发中心、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主战场、“顶天”学科制高点。厦门地质科研基地工程是我所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全所职工期盼已久的良好夙愿开始付诸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厦门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明确了水环所迁入厦门市创新发展的新布局;厦门培训中心划转手续已经国土资源部上报财政部。

  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正式启动

  2017年10月20日,由水环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我国西部特殊地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功能保护”项目启动会暨课题实施方案论证会在石家庄召开。该项目总经费1990万元,将针对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退化问题,以水循环过程中不同生态脆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演变机制和流域地下水调控集成技术为核心,揭示地下水生态功能危机形成机制及其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关系,阐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地下水生态功能退化的标志特征与可控性,研发适用我国西部不同类型区地下水合理开发与生态功能保护的理论、关键技术和技术方案,破解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面建设的制约瓶颈。

  四、《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期刊入选六大国际著名检索系统

  由水环所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委员会合办的英文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期刊已入选ESCI、CABI(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全文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GeoRef、Scopus、俄罗斯《文摘杂志》六大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知网、维普两大国内检索系统。该刊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为我国水工环研究成果走向世界搭建了广阔平台。主编为石建省研究员,刊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农业与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与生态、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发利用、水文地质标准方法、地下水信息科学、气候变化与地下水等相关领域优质稿件。

  五、《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正式发布

  水环所参与起草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新版标准于2017年10月发布,2018年5月正式开始实施,新版标准总结了国土资源部近20年地下水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国际最新研究成果,《标准》将指标划分为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结合我国实际,将原标准的39项指标增加至93项,其中有机污染指标增加了47项,所确定的分类限值充分考虑了人体健康基准和风险。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提供了评价依据,解决了当代地下水污染复杂,指标多样带来的限值高,指标少,评价难等问题。

  六、京津冀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初步建成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延长地质工作产业链,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具体要求,成功引进陆特公司出资地热发电、地热供暖、热带生态园等地热梯级开发利用建设及后期运行管理,弥补了地调经费专款专用的无法出资开发利用建设的难题,也为延续开展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用相结合。实现首期地热发电和供暖梯级综合利用,形成了京津冀深部碳酸盐岩热储高效利用新模式,是京津冀地热资源第二空间探测和地热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对于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深部地热资源探测和高效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七、水环所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系统开展泰兴市水土污染状况调查,首次构建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管理平台,覆盖水、气、土全要素,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对局部水土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警,首次实现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的实时监测,为水土环境污染监测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项目进行报道。依托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全面展示水环所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地质数据、社会服务能力等,以“物理节点”方式构建地质云,成为“1+6+12”节点之一,向地质云门户用户发布180个产品,面向地质云业务网用户发布“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初步建成地质云“水环所”专业分中心节点,较好支撑了“地质云1.0”上线。

  八、推动科技平台建设,强化水文地质创新引领能力

  水环所积极推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际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的申报工作,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热干热岩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创新平台入选国土资源部重点培育国家级科技平台;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野外试验基地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进一步增强了水环所地下水循环演化、地下水污染修复以及地热资源研究能力,将为提高区域地下水利用的安全性和保障能力以及相关国土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科技平台条件支撑。

  九、成功建立碳十四石墨制靶实验室

  成功搭建了一套兼顾无机碳和有机碳样品、固体和水溶液样品的加速器质谱14C石墨靶制备真空系统,提出了以Zn/Fe火焰封管法为特色的14C石墨制靶技术方法。该制靶真空系统及技术具有简单易操作、成本低效率高、石墨品质优、化学流程本底低、准确度高和重现性好等特点,适于年龄<48000年的各类样品14C石墨制靶,已达国内同类实验室相当水平,为我国同位素年代学和示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了我国相关学科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上述成果的支撑下,碳十四石墨制靶实验室有望在2018年实现微量(超微量)样品石墨制靶技术,突破碳十四测年5万年的技术瓶颈,并实现对外提供技术服务。

  十、水环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7年,水环所2人1团队被国土资源部授予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团队称号。1人受聘局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一级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被评为局杰出地质人才,3人被评为局优秀地质人才。1人荣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六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为加大青年人才培养举荐力度,10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同时授予所“优秀青年人才”称号。2017年到局机关挂职1人,国家基金委锻炼1人,到国外进修6人,选派1人参加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学习。公开招聘人才13人;与甘肃水勘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书》、《人才培训协议书》。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